<pre id="rrt7r"><pre id="rrt7r"></pre></pre>

      <pre id="rrt7r"></pre>

      <noframes id="rrt7r">
      第一農業網 » 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國內動態 國際動態 展會動態 分析預測 專家觀點 政策法規 行業標準 熱門話題 市場行情 農業科技 致富經 食品安全 

      永康市百億級農機產業園呼之欲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11-03  瀏覽次數:1434

       




      我市百億級農機產業園呼之欲出

        四方新廠區全景效果圖。

        近期,“中國南方農業機械園”這個詞匯在媒體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熱度也越來越高。

        農業部農機化司司長宗錦耀、省農機局局長楊大海認為,我市創建“中國南方農業機械產業園”有很好的基礎。

        金華市委書記陳一新認為,永康有條件、有基礎,也有能力打造好農機產業園區,要把建設農機園區作為今后永康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進行培育。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偉亞指出,打造“中國南方農業機械產業園”是我市貫徹“工業強市”戰略的重要舉措,要在原有的工業規劃基礎上進行完善提升,整合成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鏈,把農機產業做大做強,形成永康“傳統產業、汽車整車、農機產業”三大產業并駕齊驅的燦爛前景。

        可以肯定的是,我市打造“中國南方農業機械產業園”得到了農業部和省委、省政府及金華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那“中國南方農業機械產業園”究竟是個怎樣的概念構想?我市打造“中國南方農業機械產業園”的基礎、優勢在哪里?本報記者通過采訪市政協副主席、四方集團董事長林廣平和市經貿局局長李興旺等領導專家,對“中國南方農業機械產業園”進行深度解讀。

        規劃10平方公里 南方最大

        營業收入超百億

        根據規劃構想,我市將用5年時間,通過技術支撐、產品市場整合,集中力量在城西新區打造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型農機裝備制造基地,形成農機為特色的產業集聚區,來示范、引領、帶動農機產業的發展。“中國南方農業機械產業園”項目核心區域規劃面積為10平方公里,營業收入超百億,成為南方最大的農機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

        “之所以選定城西新區是因為該區域有四方集團新廠區和其他一些農機配套廠家,有一定的產業基礎。”林廣平說。

        國家下撥購機補貼今年突破200億元

        政策“滋潤”傳統產業煥新機

        

        自2004年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實施以來,國家對“三農”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強農惠農舉措不斷,給農機工業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發展機遇。

        特別是“十一五”期間,農機工業快速發展,發展速度位列機械工業各行業前茅,這個傳統產業成為了最具活力與生機的朝陽產業??梢哉f“十一五”時期,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環境顯著優化、政策法規不斷健全、地位作用持續增強的5年,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機裝備總量增長最多、作業水平發展最快、資金投入量最大的5年,也是農機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的5年。

        “國家要扶持三農,提高農民收入,就必須發展農機工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林廣平說,從2004年的7000萬元,到2011年的175億元,再到今年的突破200億元,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投入,積極推進農機科技和管理、經營、服務機制創新,在這強農惠農政策的強力推動下,農民購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入了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農機產業將迎來黃金十年

        

        “十二五”時期,農機工業作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根本,將進入加快發展、結構改善、質量提升、領域拓展的黃金發展期。

        這得益于國家進一步加大了對“三農”和農機產業扶持力度,農機行業政策更加給力。記者了解到,2010年7月5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后,2011年3月25日、8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又分別出臺了《農機工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農機工業發展政策》。

        在《農機工業發展規劃》中,國家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時期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產業規模的發展目標:即到2015年,農機總動力達到10億千瓦,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以上。農機工業總值達到4000億元,出口貿易額達120億美元,占全行業銷售額的20%。其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比“十一五”期末提高8%,農機工業總值比“十一五”期末增加45%,預示著“十二五”期間將是中國農機工業由大向強轉變的關鍵時期,農機工業發展大有可為。

        在《農機工業發展政策》中,國家從技術、產品開發、組織結構、準入管理、市場建設、金融財稅、進出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目標要求和相應扶持政策,這些扶持政策對規模企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省政府也適時出臺提升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意見,為省內農機企業提供了又一個發展契機。2011年11月24日,省政府下發了《關于提升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意見》,《意見》圍繞促進我省農機制造、農機推廣、農機服務等各環節,在財政、稅費、金融、保險、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出臺了實實在在的扶持措施,為農機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大更好的發展環境。

        “農機工業已經實現了‘十二五’開門紅。”林廣平說,2011年,全國農機工業總產值2624億元,同比提高34.43%,呈現了快速增長。其中大中型拖拉機實現產銷42.33萬臺,同比增長22.2%,小型拖拉機實現產銷221.24萬臺,同比增長6.3%,其他農機產品均呈現增長,產品產量呈全面增長。農機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23.5億元,同比增長37.51%;農機出口總額66.36億元,同比提高26.6%,保持快速增長。

        林廣平認為,展望未來十年,農機工業面臨七大發展機遇: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工業化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林漁牧機械化全面發展;農機作業社會化縱深發展;農產品價格不斷攀升;國際農機市場轉好;國家政策強力支持。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新聞視頻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