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金山區經過三年的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取得了調活水系、瓜果飄香的良好效果。今后,小農水重點縣建設經驗將在市郊各區縣中得到全面推廣。
□通訊員 沈永昌
本報訊 金山區呂巷鎮核心桃園區內種有650多畝蟠桃,園內一排排噴灌設施,只要一按開關,蟠桃園內水霧均勻噴出,桃樹均勻地沐浴在這水霧中,既減少了水資源浪費,還可達到10%到15%的增產效果。這一噴灌設施項目是2011年金山區全國“小農水重點縣”工程項目之一,近日通過了完工驗收。
金山區作為全國小農水試點縣,每年“小農水”建設項目十分明確。2011年,金山區開工的項目主要有三項,一是在項目區內提高排澇能力。項目涉及圩區2個,其中呂巷夾漏圩有農田面積1萬多畝,厙浜圩面積6350畝。圩區內原有水閘10座,這次著重對建閘15到20年以上的5座泵閘進行翻建;翻建標準為每秒可增加排澇動力8.75立方米,改造完成后,圩區內的排澇能力可達到20年一遇的標準。二是對呂巷鎮夾漏、薔薇、馬新、和平四個村的8656畝標準農田,翻建4米雙泵泵閘4座,翻建灌溉泵站13座、新建渠道50多公里,著力改善農田灌溉條件,改變小灌區居多,泵站利用效率不高的狀況。三是對呂巷鎮650畝核心果林區進行噴灌設施配套建設,減少溝灌水資源浪費。建成高效節水都市型設施農田?,F在,這三個項目都已如期完工。
近幾年來,金山區加大對部分嚴重老化的水閘、排澇泵閘以及泵站、渠道進行改造和整修,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由于面廣量大,區內一些圩區及農田設施標準仍然偏低,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標準農田效益和功能的正常發揮。為此,金山區積極爭取,成為了上海郊區第一個全國小農水試點縣,有了中央和市的財政補貼;加上區、鎮財政,連續三年,每年有2000多萬元的投入,著力實施“小農水”項目建設,努力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
2011年金山區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項目完工驗收組人員,聽取了各參建單位的工作報告,審閱了工程檔案資料,認為工程符合建設程序,工程質量符合設計和國家相關規范要求,工程檔案齊全;而且該項目已投入使用,農田灌溉和泵站設施確保了2012年春灌和安全度汛,噴灌設施配套建設也為建設都市型農田做出了樣板。為此,同意2011年金山區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完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