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rrt7r"><pre id="rrt7r"></pre></pre>

      <pre id="rrt7r"></pre>

      <noframes id="rrt7r">
      第一農業網 » 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國內動態 國際動態 展會動態 分析預測 專家觀點 政策法規 行業標準 熱門話題 市場行情 農業科技 致富經 食品安全 

      農業部發布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等成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1-19  瀏覽次數:746
       

      11月11日,在首屆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上,農業部舉辦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成果發布活動,有104家單位被認定為2017年度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38家單位被確定為農業農村大數據實踐案例,并分享了“互聯網+”特色產業扶貧調研的初步成果。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出席并講話。

      屈冬玉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去年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之后,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呈現加速融合的發展態勢,各地創建示范基地積極性持續高漲,2017年度認定的示范基地,更加凸顯了在優化資源配置、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管理效能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的新動能作用,探索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為示范帶動農業農村信息化加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屈冬玉強調,示范基地創建要堅持引領導向、示范帶動、創新實用的原則,加強人才培育,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大力吸引企業參與,深入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度融合,探索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連接機制,推動農村創業創新形成新的浪潮,促進農村新經濟加快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

      農業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發布了農業農村大數據實踐案例。這些實踐案例是貫徹落實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最新成果,也標志著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應用邁出了堅實一步。同時,發布活動還介紹了“互聯網+”特色產業扶貧調研取得的初步成果。近年來,各地推進“互聯網+”特色產業扶貧取得階段性成效,現代信息技術與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呈現加速融合的態勢,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涌現,“互聯網+”對產業扶貧的作用快速顯現,為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作出重要貢獻。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新聞視頻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最新文章